87处便利店、14处便民餐车、40处鲜花柜……在北京的地铁站内,乘客经常能看到一些便民设施,有的解决了吃饭刚需,有的提供了情绪价值。记者走访发现,其中一些新投放的设施,因为位置问题“知名度”不高,有些设施还需多加维护。
“地铁便利,满足生活所需”……在地铁北太平庄站,一家便利店门口摆放着手写的促销广告,走进便利店,记者却发现店内空无一人。
“值班店长全程为您服务,选购好商品,请移步到收银台自助扫码结算。”店内广播里传来工作人员的声音,“扫描完商品后,出示您微信或支付宝的付款码,对准扫码即可。”
除了瓶装水以外,货架上还整齐码放着青梅绿茶、冰糖雪梨等数十种瓶装饮料,除此以外还有方便面、鸡腿、爆米花等多种商品。店门口提供了微波炉,方便顾客加热食品。
尽管地铁站内的商品的价值普遍比地面上的便利店稍贵一些,但有购买方便的“地利”。中午没有来得及吃饭的上班族小徐,这会儿正好要坐地铁出去办事。他在便利店简单选了一袋烤馍锅巴、一根火腿肠和一盒纯牛奶。
在阜成门地铁站A口出口扶梯上行途中,一块“阜成·集食里”的招牌分外醒目。穿过一条古典装饰风的走廊,香气扑鼻而来,吉野家、西少爷等十余家餐饮店汇聚于此。晚上6点,每家店内几乎都坐得满满当当,烟火气十足。
上班族小程刚下地铁,直奔这里用餐,“这边选择挺多的,能够说是嵌入地铁站的美食城。”
“我已经在这儿买过好几次了。”每天早上,石女士需要在地铁国贸站由1号线号线。就在上周,她在换乘的途中看到了一个写着美团早餐的自取柜,用手机扫机器上的小程序码就能下单购买早餐。
这个早餐柜位于国贸地铁站1号线分,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把刚刚送达的早餐往柜子里放。记者扫码看到,早餐的种类有烧饼、煎饼、包子、面包、粥、豆浆等,大多是按搭配好的套餐售卖的。15分钟时间内,有4个路过的乘客购买了早餐,买完之后都是向着10号线的换乘通道走去。
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早餐柜每天从7点多一直开到10点。机器内部有保持温度的功能,能够保证早餐的温热。如果乘客经常购买,还能提前把机器上的小程序码拍下来,乘车时提前下单,到站后直接取餐,节省时间。
除了自取早餐柜,在4号线的菜市口地铁站和角门西地铁站,记者还看到了两个早餐车,都是由站点附近的肯德基门店运营。早餐车有3种套餐可选,主打的是“芝士鸡肉帕尼尼+茶叶蛋+豆浆”套餐,售价13元。
早上8点半,菜市口地铁站的早餐车10分钟内迎来了9名顾客,购买的全都是13元套餐。这两辆早餐车的运营时间,同样是从7点左右一直到10点。
记者体验发现,在早餐柜或早餐车购买早餐十分方便,但它们在地铁站里所处的位置却不那么明显。在国贸地铁站,必须从1号线站台层最东侧的台阶上来才能看到早餐柜,从其他台阶上来是看不到的。在角门西地铁站,早餐车放在了4号线号线的换乘通道入口处,但因为旁边有一个机器挡着,也不太明显。而且换乘通道和出站闸机是反方向,如果是在本站出站的乘客,是看不到早餐车的。
地铁站有些设施提供的是吃饭刚需,还有的提供的是情绪价值。傍晚5点多,地铁西土城站迎来晚高峰。作为10号线与昌平线的换乘站,这里显得格外繁忙。换乘通道中,一家花店吸引了不少乘客的注意。展柜中,玫瑰、百合等花卉香气四溢,精致小巧的多肉盆栽点缀其中。
“工作日晚高峰客流量最多,周末客流相对分散一些。”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花店下午1点到晚上9点期间会有专人提供咨询、包装等服务。前来买花的年轻人多一些,特别是大学生或者刚工作的人。
说话间,一名小伙在花店前停下脚步。“有段时间没给女朋友买花了,今天是工作日,没有太多时间专门去花店买,这边挺方便的,等下直接拿着花去接她。”
相比之下,小齐已经是地铁花店的常客。小齐精心搭配了百合、玫瑰等,工作人员为她做了简单包装,“总共下来34元,跟外面比可能有一点点贵,但考虑到可以省时省力,也还是能接受的。”
工作人员介绍,即使不在下午1点到晚上9点这个时间段,但只要在地铁运营期间,花店都会开放,只不过形式就变成自助扫码购买了。工作日上午11点,记者在4号线号线的换乘通道途中看到了同品牌的花店。此时的时间是上午11点,旁边没有工作人员,店铺还拉起了拉帘,顾客只能隔着帘子挑选,想拿花也只能从帘子缝隙伸手够着拿,购买体验有些奇怪。
在地铁平安里站靠近19号线的站厅层,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叫“智能鲜饮站”的玻璃柜,里边摆着的机械臂和两台小车也令人有些好奇。工作人员介绍,这个鲜饮站是做奶茶和咖啡等饮料的,顾客扫码下单之后,玻璃柜里的小车和机械臂就会启动制作流程,全程无需人工参与。但当一位顾客想点单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机器暂时有故障,现在点不了,得下午才能修好。
记者随后又来到了19号线的新宫站和草桥站,都看到了同样的机器,还能够点单。但在新宫站,一位顾客点完单,小车刚启动就遇到了故障,在原地打转无法前往下一个接料口,而能够修复机器的工程师半个小时之后才能过来,顾客没办法只能退单。而在草桥站,记者终于看到了一次完整的操作的流程,在没有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全程由机器做出来一杯奶茶,看起来确实挺有意思。饮料的价格不算贵,制作的过程也挺好玩,但如何能保证机器长久使用不出故障,恐怕是厂商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莫凡 宗媛媛)
原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李迎丰:如何与媒体及网民打交道——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及在突发食品安全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与新闻处置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网络站点平台。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